孔院志愿者算全职!这所大学发布2025年国际中文教育博士招生简章

最近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为大家分享各个高校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型博士招生简章和相关的信息,引发大家广泛关注,如果你错过了相关的通知,可以拉到本文最后,直接点击相关链接跳转。

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广州大学2025年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型博士招生简章,准备考这个学生的童鞋关注起来哦。

 

(Ps:我们还建立了考博交流与学习群,如果你也想加入,可以添加胡老师微信:hanyulaoshi659,邀请你入群哦。备注:考博+真实姓名)

 
一、广州大学发布2025年国际中文教育博士招生办法
 

一、招生单位介绍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1998年开始研究生培养,2019年汉语国际教育领域教育博士试点招生,2024年获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同时在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艺术学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国际中文教育、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戏剧与影视(戏剧与戏曲)等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招生。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1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46人,博士94人;在站博士后20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1人,省级人才计划青年学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广州市杰出专家3人。

学院现有国家语委科研基地“国家语言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中心”、广东省特色文化研究基地与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府文化研究基地”、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文学思想研究中心”、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服务与文化传承研究中心”、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十三行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有广府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岭南文学地理资源开发利用、语言服务与汉语传承等3个广东省学术创新团队。参与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广州大学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实验室”、广州市社科重点实验室“粤语语料库建设与大模型评测重点实验室”建设。学院近5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0余项,教育部、广东省、国家语委等省部级项目5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历史研究》《文学遗产》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研制出版《中国语言服务发展报告》《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等语言生活皮书6部并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主办CSSCI来源集刊《文化研究》。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3项、广东省社科成果奖15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教学成果奖多项。

学院先后与德国、意大利、荷兰、新加坡、美国、日本等国家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高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近年来举办多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协助学校在意大利、伊朗建设孔子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25年在6个二级学科招生。(1)中国古代文学。主要聚焦古代诗文与俗文学研究,一是古代俗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注重小说、戏曲与说唱文学的文体互动,拓展俗文学研究视野;二是古代诗文与文学思潮研究,注重文学地理学理论形态构建与文献整理。(2)文艺学。以文学理论知识系统传授为基础,侧重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前沿问题研究,关注当代中国文艺和文化、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大众文化的新思潮,探索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视野交融和理论创新。(3)应用语言学。注重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语言文字应用理论构建,重视语言生活和语言服务的行动研究,重点开展国家语言服务和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生活研究。(4)汉语言文字学。聚焦汉语汉字的历史发展和当代传承,致力于出土文献用字习惯和古文字疑难字词考释、汉语历史语法与方言语法比较研究、语言文化的经典诠释和当代传承。(5)中国现当代文学。聚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研究,重点开展现当代文学史料整理与研究、现当代作家研究、文学经典与文学教育研究等。(6)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注重对现代西方诗学和文学的思想史考察,理论研究与区域文学研究并重,重点开展当代西方文论、欧美文学和比较诗学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领域教育博士,以中国语言文学和教育学2个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为学科依托,坚持语言服务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国际中文学习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解决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问题。本领域由人文学院和教育学院共同承担培养任务。

招生单位名称:人文学院 

联系人:黄老师 

联系电话:020-39366742

二、专业目录及博士生导师

三、博士生导师简介

曹晖,哲学博士,教授,广州大学百人计划突出学科带头人,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HPS)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文艺美学、视觉艺术理论与文化理论。曾任黑龙江大学哲学院教授,美学方向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省社科项目多项。出版专著两部。在《哲学研究》《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学习与探索》等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8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科研成果多次获奖。

戴登云,博士,教授,曾任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中国语言文学博士一级学科负责人,曾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学术兼职有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青年分会首届学术委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文化与传播学分会常务理事等。先后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教育部课题3项,四川省和广东省课题4项。出版专著《解构的难题:德里达再研究》《遗业与轨则——百年中国学术论衡》《语言与时间的交织:从耶鲁学派到生成诗学》等。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等发表论文60余篇。曾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次。 

郭熙,博士,教授,广州大学客座教授。曾任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院长、北京华文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语言学会会长,现为国家语委海外华语研究中心(暨南大学)主任,兼任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语言战略研究》执行主编、商务印书馆世界汉语教学研究中心编委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海外华语研究、应用语言学(含社会语言学)理论、汉语应用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等,在《中国语文》《语言文字应用》《世界汉语教学》等发表论文15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家语委科研项目等20余项。

哈迎飞,博士,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学科教学(语文)硕士点负责人,广东省社科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服务与文化传承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教学名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中国老舍研究会理事,广州市“121人才梯队工程”第三层次人才。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学教育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0项,出版专著3部,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发表论文80余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省市社科成果奖8项。

 

纪德君,博士,教授,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负责人,广东省特色文化研究基地广府文化研究基地主任、广州大学岭南文化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广东省教学名师、“岭南英杰工程”优秀人才、广州市杰出专家、广州市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兼任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副会长、中国《水浒》学会副会长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多项,在《文艺研究》《文学遗产》等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明清通俗小说编创方式研究》等8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省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10项。

黎志敏,博士,教授,广州大学“广州学者”特聘教授,广州市优秀专家,广东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诗歌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从事中西现代诗学与中西现代文化研究,在《剑桥学刊》(英国)、《外国文学研究》《文史哲》等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其他各级项目十余项。

李茂增,博士,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大学文学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曾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授、河南省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负责人。主要从事文学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语文教育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多项,出版《现代性与小说形式》《无言之美》等学术专著3部,《写作与救赎》等译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个人三等功、河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等荣誉。

李舜华,博士,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曾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访问。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主治传统乐学与诗(曲)学,兼治戏曲史与小说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南北音声论与元明清曲学的嬗变研究”,已完成国家社科项目2项、省部级等项目多项项。出版专著《从礼乐到演剧:明代复古乐思潮的消长》《礼乐与明前中期演剧》《明代章回小说的兴起》等。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发表论文70余篇。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屈哨兵,博士,教授,曾任广州大学党委书记,现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党委书记。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国家语委国家语言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中心(广州大学)主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语言服务、汉语传播、传统文化传承等研究。主编出版国内首部语言服务研究专著《语言服务引论》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主编的《中国语言服务发展报告》《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等国家语委语言生活皮书6部,在《中国语文》《方言》《语言文字应用》和《中国教育学刊》等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完成的“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高校互联网+中华经典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沙红兵,博士,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诗文与诗文理论、文学教育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晚清海外诗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读书》等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唐宋八大家骈文研究》。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一、二等奖。

陶东风,博士,教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广州大学学报》《文化研究》主编。主要从事文艺学、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文化研究,出版专著《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文化研究:西方与中国》《当代中国的文化批评》《新时期文学三十年》《当代中国的文艺思潮与文化热点》《当代中国的文艺学研究》等20多部。成果获教育部第八届、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广东省、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被授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汪东萍,博士,教授,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岭南文化外译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决策咨询专家,中央报刊驻广东记者协会高级智库专家,广州市公共场所英文标识规范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语言学、中国文学外译与传播、中国文化外译与传播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广 东 省 “ 冷 门 绝学 ” 项 目 等 20 多项,在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中国翻译》《外语界》《外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等发表论文和智库成果60多篇,智库成果多次获中央和省市领导批示,被《新华社内参》《人民日报内参》采纳,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6项。

王晋军,博士,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曾任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生态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功能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外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先后在英国和加拿大访学。主要从事社会语言学、生态语言学、话语分析及功能语言学研究,在Discourse & Society、World Englishes、《中国外语》《外语与外语教学》等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7部,合译英汉词典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语委重点项目、省级项目10余项。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社科专家”、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云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

王元林,博士,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广州大学岭南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广州大学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州市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十三行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优秀人才、广州市杰出专家、广州市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等。兼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课题十余项,出版专著《国家祭祀与海上丝绸之路遗迹——广州南海神庙研究》《内联外接的商贸经济:岭南港口与腹地、海外交通关系研究》《广东省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问题研究》等10余部,主编《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料汇编》(4卷)、《海上丝绸之路(断代史)研究丛书》(5卷)等多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

肖建华,博士,教授,广东省文艺理论学会、广东省美学学会秘书长,广州市语言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西方美学和文论、美学和文艺基础理论、中国当代美学等方面的研究,目前正从事“超实践美学”的体系建构。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以及国际A&HCI索引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通向未来美学的途中》等论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禤健聪,博士,教授,人文学院院长、语言服务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广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校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入选省级人才项目青年学者。主要从事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和汉语国际教育、语文教育人才培养,在《文史》《古汉语研究》等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战国楚系简帛用字习惯研究》《战国简帛读本》等论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二等奖。

张连桥,博士,教授,广州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2010、2012),剑桥大学访问学者(2017-2018),广东省外国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戏剧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专家。主要从事欧美戏剧与文学伦理学批评、期刊评价与师范专业建设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发表A&HCI、CSSCI期刊论文20余篇。

张谡,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大学“百人计划”人才引进突出学科带头人,中国文艺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联研究室、广州大学共建)、广州大学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海洋安全与战略专业委员会理事。为国创会广州会议、中国与葡语国家智库高峰论坛以及国内外多个战略发展、海洋文明/文化研究会(论坛)专家或会议召集人。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文联部级重大课题首席专家,并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及省部级课题多项。担任SSCI期刊《Island Studies Journal》副主编和《现代传媒研究》期刊编委。近年发表重要C刊论文15篇,其中权威2篇,出版译著2部,专著1部。主要研究方向:国际传播(海洋发展战略方向和文艺传播方向)、后现代主义文化/文学、影视文学、比较文明史等。

广州大学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本学科中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能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招生计划

2025年我校拟计划招收全日制普通考生和硕博连读考生350名,其中教育、土木水利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150名。最终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2025年我校将继续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招生计划”(简称“少高计划”)等专项博士研究生,相关要求请关注学校研究生院发布的招生简章。

全部考生均通过“申请-考核制”或硕博连读方式进行选拔,择优录取。学术型博士研究生不招收定向就业;教育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只招收全日制定向就业;土木水利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招收全日制定向就业和全日制非定向就业,定向就业录取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0%。

三、报考基本条件

(一)“申请-考核制”考生报考基本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3.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或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应届毕业生在入学前未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证书者,录取资格无效。

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起计算至博士生入学之日)

(2)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已取得创新性成果。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及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5.报考非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的考生年龄不超过45岁(注:1980年9月1日及以后出生),报考定向就业的考生年龄不限。

6.须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所报考导师不得为推荐人。

7.应届硕士毕业生和已获得硕士学位的申请人应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之一:(1)硕士毕业于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海外知名高校;(2)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或硕士在学期间导师第一、本人第二)发表(持有录用通知也可)1篇以上(含1篇)与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获得授权专利等学术成果。

8.报考教育博士的学校课程与教学、教育领导与管理、学生发展与教育领域的考生须有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后5年以上教育及相关领域的全职工作经历、具有相当成就的在职人员。报考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考生须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化基础,且有3年及以上教育及相关领域全职工作经历(包括在校期间赴海外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经历)。

学校课程与教学领域:招收具有相当成就和较强研究能力的中小学教师,暂不招收上述人员范围以外的考生(如不招收高校教师,教育行政机关、地方教育科学研究院(所)和民营教育机构工作人员等)。需第一年脱产在校学习。

教育领导与管理领域:招收具有相当成就和较强研究能力的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人员,暂不招收上述人员范围以外的考生(如不招收高校专任教师,教育行政机关、地方教育科学研究院(所)和民营教育机构工作人员等)。需第一年脱产在校学习。

学生发展与教育领域:招收具有相当成就和较强研究能力的各级各类学校从事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管理的教师与工作人员,暂不招收上述人员范围以外的考生(如不招收高校专任教师、教育行政机关、地方教育科学研究院(所)和民营教育机构工作人员等)。需第一年脱产在校学习。

汉语国际教育领域:招收具有相当成就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或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师,暂不招收上述人员范围以外的考生(如不招收教育行政机关、地方教育科学研究院(所)和民营教育机构工作人员等),具有海外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经历者优先,其中国家公派教师和汉语教师志愿者赴海外中小学从事汉语教学的经历需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出具证明。

需脱产在校学习和实习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2.5年,其中,实习实践活动可为以下两者之一:到孔子学院(课堂)、相关国际岗位或模拟国际岗位进行为期一年及以上教学或管理学习实践;或赴境外高水平汉语国际教育领域进行为期一年及以上高研高访实践。

9.土木水利定向培养博士研究生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具体教学时间安排请咨询招生学院。

相关学院可在不低于上述条件基础上制定各自的实施细则。

(二)硕博连读考生报考条件  

1.符合(一)条中的1、2、4款要求。

2.申请人必须是具有广州大学学籍的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且人事档案须在广州大学。

3.硕士入学满一年(在读二年级),且硕士学位课程基本完成,所有课程不得有重考或补考,所有必修课单科成绩原则上不低于75分。

4.硕士在读期间未受任何处分、未拖欠应向学校交纳的各类费用。

5.英语六级成绩425分(含)以上;或雅思成绩6.5分(含)以上;或托福考试95分(含)以上。

6.具备继续培养、深造的素质和潜力,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相关学术论文发表或发明专利者优先考虑。

四、报考类别

报考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

非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入学前必须将人事档案、组织关系、工资关系转入我校,全脱产学习,毕业时按所在招生单位推荐、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定向就业的教育、土木水利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人事档案、户口、工资关系不转入我校,毕业后按定向协议就业。考生与所在单位因博士报考产生的纠纷由考生与所在单位自行协商,若由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录取的后果,责任由考生自行承担。

五、报考流程

(一)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4年12月13日至2025年2月28日,所有考生必须在上述规定的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chsi.com.cn/bsbm)进行报名(特别提醒:所有信息必须和证件上的一致),并下载《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报名时须同时在广州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服务系统(https://yjsyxt.gzhu.edu.cn/gsapp/sys/yjszsrzfwapp/bszs/user/login.do)登记报名信息并上传相关材料。

2.硕博连读考生除网上报名外,还需向报考学院提出硕博连读的申请,填写《广州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申请表》,并提交相应申请材料。

(二)提交申请材料  

1.提交(或邮寄)申请材料地址(见附件)。

申请材料接收时间为2025年2月25日至2025年3月10日,以材料寄出时间为准,逾期不予受理。

注意:仅接受EMS邮寄,如用其他快递导致材料丢失,由考生自行负责。

2.考生将申请材料提交到报考学院,由报考学院进行审核并公示。

3.考生须提交报考材料如下:

(1)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在系统中下载打印并在考生承诺处签字确认,必须填写:a、应届考生:学生管理部门意见并加盖公章;b、往届已就业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c、往届未就业考生:档案管理部门意见并加盖公章);

(2)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所报考导师不得为推荐人;

(3)硕士生课程学习成绩单(应届生提供原件,往届生提供加盖档案管理部门公章的复印件);

(4)学籍学历学位证明:

往届考生:①本科和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或证明书(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应届考生必须在报到前补交);②本科和硕士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报告在线验证有效期必须设置为6个月)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③本科(未获得学位的不需提交)和硕士的“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认证报告”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应届考生:①本科:学历证书和“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学位证书复印件和“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认证报告”(未获得学位的不需提交);②硕士:“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学籍学历、学位信息查询或验证网址为: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https://www.chsi.com.cn/

中国留学网http://www.cscse.edu.cn/

(5)县级(二甲)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检表。

(6)硕博连读考生需提交《广州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申请表》。

(7)获奖证书、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复印件(原件备查)。

(8)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科学研究设想(不少于3000字,由学院做具体要求)。

(9)符合要求的第三方英语成绩证明复印件(原件备查)。

(10)报考教育博士还须提供符合报考条件的行政职务证明文件或在职证明、职称证明文件、荣誉证书复印件等,所有证明须加盖工作单位公章或人事部门章。

六、英语要求

我校不再组织统一英语入学考试,考生须参加以下类别的第三方英语考试:TOEFL、雅思、GRE、英语四级、英语六级、国家英语专业考试、WSK(PETS5)。报考定向就业的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原则上要求参加上述英语考试,招生学院可组织专门的英语能力测试。

(一)分数要求  

TOEFL≥72分、雅思≥5.5分、GRE≥280分、英语四级≥425分、英语六级≥425分、国家英语专业考试≥60分、WSK(PETS5)达到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标准(笔试总分55分(含)以上,其中听力部分18分(含)以上,口试总分3分(含)以上)。

(二)有效期  

报考非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考生的第三方英语考试成绩八年内有效(即2016年9月1日之后取得);报考定向就业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生不设英语考试成绩有效期。

七、选拔程序

(一)资格审核  

招生学院对考生资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报考条件要求进行审查。通过资格审查的名单在招生学院网站上公示无异议后进入考核阶段。

(二)初选  

招生学院组成初选审核学科专家组,根据考生所提交的申请材料,对其英语能力、科研潜质和基本素质等三个方面用打分的方式进行初选,实行每位导师独立评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再以专业为单位,按平均分由高到低排序,按差额复试的原则,提出进入复选阶段的考生名单,进入复选阶段考生人数与录取人数一般不超过3:1。初选结果在招生学院网站上公布。

(三)复选  

1.笔试:由招生学院组织、按一级学科或专业对进入复选阶段的考生进行专业能力笔试。(各学院根据需求自行安排是否需要笔试。)

2.学术报告:由招生学院组织考生公开进行至少20分钟的学术报告及研究工作设想。招生学院按学科组成专家组承担考核工作。

考核结束后招生学院需向研招办提交硕博连读考生的《广州大学2025年硕博连读研究生考核表》和普通考生的《广州大学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核表》等考核材料。

复选工作的具体安排将提前5天在招生学院网站上公布,所有考核工作原则上在2025年4月15日前结束,并于2025年4月30日前在招生学院网页上公布复选考核结果,具体时间及详细安排见学院实施细则。

(四)确定录取名单并公示  

招生学院按各学科或专业的考生初选、笔试、学术报告的综合成绩由高到低确定学院拟录取名单(“申请-考核制”考生和硕博连读考生分别排序),研招办审核后,招生学院于2025年5月15日前在招生学院网站上公示,公示后无异议,报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学校审定通过后,在研究生院网站公示全校2025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为十个工作日。

若因提供虚假信息被发现而造成取消考核、录取、入学资格或取消学籍等后果,责任由考生本人自负。

八、奖助学金、学费及学制

(一)学业奖学金  

1.学业奖学金申请者为全脱产学习且档案转入我校的全日制非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

2.国家专项计划非在职且档案转入我校的全日制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

3.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等次、金额:

一等奖学金:18000元/生/学年

二等奖学金:12000元/生/学年

三等奖学金:  6000元/生/学年

(二)助学金  

所有脱产(档案关系转入学校)学习的研究生将获得助学金,3800元/生/月,发放12个月。

(三)国家奖学金  

国家奖学金(申请制):30000元/生/学年(注:如有变动,按教育部等上级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四)学费  

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学费10000元/生/学年。

教育博士研究生学费18000元/生/学年。

非国家专项计划土木水利博士研究生学费定向就业25000元/生/学年;非定向就业10000元/生/学年。

“少高计划”土木水利博士研究生全日制在职定向就业学费标准为25000元/生/学年,非在职定向就业学费标准为10000元/生/学年。

以上收费方案最终以广东省物价局、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省财政厅的批复为准。

(五)学制均为4年     

九、其他说明

学校实行校、院二级管理,考生在报名、考试、考核、录取过程中的学科相关问题请与报考学院联系咨询;学院制定的招生实施细则如有报考相关条件,报考考生也须符合。

十、信息公开与监督

(一)按照教育部信息公开的规定,学校和学院都将通过网站公布博士生招生的相关信息。

(二)对招生录取过程中出现的异议,考生可向学院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申诉;若仍有争议,可向学校研究生院提出申诉。

(三)博士招生监督举报电话:020-39366238。

十一、招生咨询及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0-39366238

 
 

注:以上内容来自广州大学研究生院和人文学院官网,如有变动,一切以官方通知的为准。

 
二、国际中文教育考博集训班
 

现在已经十二月下旬,我们国际中文教育考博课程也已经全部开启!目前正在进行的是“期刊论文写作技巧和方法指导”,每次直播课结束后还可以看回放。感兴趣的同学们抓紧时间报名哦。

课程具体情况如下:

(一)课程前言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申请、报考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型博士,我们特地设立此课程。汉府中文成立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为大家提供高质量的课程、提供行业内全方位信息、提供属于我们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所属的正能量和情绪价值。很高兴的是我们做到了。无论是《国际中文教师证书》课程、汉硕考研课程、孔子学院公派教师课程,还是孔子学院志愿者课程,我们始终坚守初心,赢得了大家广泛赞誉,树立了良好口碑。

作为我们国际中文教育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国际中文教育专博申请与考试指导,也是我们特别重视的板块。我们相信,通过你我的共同努力,一定助力你成功上岸国际中文教育博士。
(二)课程板块设置
专博考试与考硕士不同,考查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重要的还包括你对本专业的理解、专业素养、学术研究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考查。所以我们课程由共通课程+个性化指导两个环节组成,既包括班课的讲解,还包括一对一指导;既包括具体知识的讲解,也包括导师联系、论文写作指导、项目申请指导等个性化指导环节。

所以我们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尽最大可能地覆盖到博士考试内容。

共通课程具体安排见下表:

注意:这里是“共通课程”部分,“个性化”一对一指导包括:专门学校的报名情况指导与答疑、研究计划的修改、论文润色、课题申报答疑等。

(四)课程上课形式

课程采用录播课+直播课方式进行,其中上述环节中“基础知识与基础理论”环节为录播课,其他板块均为直播课。每次直播课结束后还可以看回放。

(五)报名方式:

你可以直接扫码报名,现在报名可以享受巨额优惠哦:

国际中文教育专博一站式指导
扫码可享巨额拼团优惠

(六)其他问题

①  课程可以在2025年专博考前反复观看,考试结束后到期。

②  上述板块可以单独报名,具体价格可单独咨询。

③  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添加胡老师微信:hanyulaoshi659咨询。

今天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也可以添加微信咨询我们。

 
三、近期已经发布2025年招生简章的高校
 

1.最后5天!这所985大学发布2025年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型博士招生简章(北京师范大学)

2.刚刚,这所985大学发布2025年国际中文教育专博招生简章(华东师范大学)

3.只需1年工作经历!这所211大学发布2025年国际中文教育专博招生简章(南京师范大学)

4.首次招生,这所211大学发布2025年国际中文教育专博招生简章(暨南大学)

5.不再要求工作年限!这所大学发布2025年国际中文教育专博招生简章(浙江师范大学)

6.招8人!这所大学发布2025年国际中文教育专博招生简章(河北大学)

7.首次招生!这所211大学发布2025年国际中文教育专博招生简章(上海外国语大学)

8.门槛首次降低!这所大学2025年国际中文教育专博报名无需工作年限(首都师范大学)

9.招15人!这所大学发布2025年国际中文教育专博招生简章(西北师范大学)

 

首页    国际中文教育博士考试    孔院志愿者算全职!这所大学发布2025年国际中文教育博士招生简章